春運客流十年來首跌 透中國經濟三大改變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8/02/27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內地春運的客流量舉世聞名,但今年截至日前的春運旅客發送量,卻十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,下跌動力主要來自公路及水運的需求量縮減;這個微妙的變化,或折射中國經濟出現了三大轉變。

據今年春運前23天(2月1日至23日)的數據,全國旅客發送總量同比下降1.19%,這是2008年即十年以來,春運首度出現客流量下跌。其中傳統的公路及水運需求下跌較大,鐵路及民航的乘客量尚有正增長、民航運輸更有12%的按年增幅。

內地春運的客流量舉世聞名,但今年春運的旅客發送量,卻十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。

要注意的是,2008年春季爆發雪災,令全國交通幾陷癱瘓,該年春運客流量因此減少;而今年春運人流減少,顯然不是天災因素,而是經濟因素,其中主要有三方面:

一)收入多了,回家要坐得舒適

內地職工收入多了,他們春節回家要選擇舒舒服服的交通工具,車資便宜、卻象迫「沙甸魚」般的長途巴士,不再是他們的首選;這或許可以解釋,為何鐵路(高鐵)及民航客流增加,公路及水運客流減少。

倘若民眾訂不到民航或高鐵票,他們更寧願留在供職地方過年,不再瞎折騰回鄉。

二)城鎮發展迅速,跨省就業民工減少

春運客流,很大部份是異地就業的農民工。然而,內地城鎮化顯效,內陸及鄉鎮經濟改善,越來越多農民可在家鄉找工作或創業,毋須離鄉別井,出城打工人數減少。

事實上,官方數據顯示 2016年農民工總數比 2015年少了170萬人。農民工減少,直接令春運規模壓縮。

三)消費升級,人們過年不一定要回鄉

其一是出境旅遊增速顯著上升,內地民眾不再選擇隨大流湧回鄉過節;就算不外遊,大城市也有多姿多采的娛樂消費選擇,吸引民眾在異鄉過年,毋須擠車、擠船、擠飛機回家。

倘若今年春運按現有比例,客流量最終減少約1%或多一點,意味實際減少乘客人次大約逾3200萬。這個數字無疑是中國經濟的顯影劑。

【延伸閱讀】大霧致海口港口停航 春運回程出島機票破萬元(多圖)

【延伸閱讀】內地春運 警啟用人臉識別「黑超」抓獲7逃犯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
欄名 : 國情點題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